2013年研究結果發現,白蝕患者相對非白蝕患者來說,罹患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(NMSC)的風險降低。

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3136900

研究也指出,使用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,不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。
NB-UVB是目前治療白癜風的有效方法,作為一種長期性治療方案臨床證明它是安全的,但是沒有進行過深入研究去證實。因此,在使用沒有確定治療劑量上限NB-UVB方法時,一般建議使用少於200次的劑量治療,從以減少患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(NMSC)的風險。但這樣的限制給白癜風患者帶來的問題很多:超過12-24個月的療程、或超過200的治療才能看到病情明顯的改善。

現在通過加州美國分校(UCSF)大學的醫生對病人觀察研究的臨床數據表明,這種限制可能沒必要200次這麼低。參加本次研究的醫生已經採用NB-UVB治療白蝕患者近十年,他們對最近10位接受NB-UVB治療白蝕患者進行回顧性的分析。他們在為期33至39個月的NB-UVB治療期間使用了201nm至774nm波長紫外線照射,並無患者羅患NMSC。

研究也指出,經過多年檢討採用窄譜中波紫外線NB-UVB照射治療的皮膚病患者的案例,普遍的共識是,與普通人群相比,NB-UVB不會顯著增加白蝕患者患上NMSC的風險。

加州大學美國分校醫師進一步表示,最近的證據表明,作為聯合NB-UVB治療白蝕的常用處方外用Elidel和普特彼,也沒有表現出增加罹患NMSC危險性。因此,NB-UVB與這些外用藥物聯合使用不會有累積致癌作用。研究人員認為,NB-UVB是一個安全的長期治療白蝕的選擇,因此白癜風患者很可能需要面對一段較長的療程,所以建議對NB-UVB治療指引進行重新評估,並收集更多長期的隨訪資料。(GrimesP,JAMA(2005)

白蝕病態發展

白蝕是一種慢性疾病。它的病態發展充滿變數並不可預知。最常見的是病發初段比較快,但隨後一段時間大多穩定下來或緩慢進展。白蝕也有自癒的傾向,所以也有可能不藥而癒,高達30%的白蝕患者皮膚(尤其是在陽光下暴露的區域)自發回復正常膚色。

白蝕相關性疾病(甲狀腺疾病)治療後,白蝕患處不會回復正常膚色。

白蝕會傳染嗎?

[blockquote text=”不,你不會因觸摸白蝕患者而患上白蝕。” text_color=”#666666″]

白蝕可以治愈嗎?

[blockquote text=”不幸的是現有的醫學技術還不能治愈白蝕,但有效的治療可減少病症。” text_color=”#666666″]